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刊物 > 文化与国力 > 正文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最有力的支撑

2020年10月30日 10:40 中国文化报社副总编辑 徐世丕 点击:[]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财富,可以说中国对外传播自己文化软实力的时候,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拥有5000年历史文化的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文化软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这在西方与东方的历史上,没有任何国家能与之相比。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软实力衰落下降,进入21世纪,中国需要提升自己的软实力,非常重要。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着力保护,实质上是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保护和提升。

首先是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说对可见的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十一五”以来,国内众多的文化大遗址得到了有效保护,各项文物保护工程得到了全面实施,文物保护的专项经费持续增长,“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投入达到140.2亿,跟“十五”相比较,增长差不多10倍,这是非常不简单的,非常了不得的。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涉及很多问题,古代的、近现代的,有价值的文物、文化遗址都应该得到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包括“5.12”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玉树震后的文物保护,历代王朝大遗址的保护,南海水下沉船的打捞,等等,很多努力都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抢救我们的文物遗产,保护我们的文化大遗址,它的重要的作用在哪儿?首先在于把能够进行5000年中华文化传承的可见历史的物质部分能够保存下来,如果你连物证都没有了,你再说的天花乱坠都是没有用的。玛雅文明究竟是什么样态?应该有很多文物和遗址,但是我们现在看到大都是传说,所以说玛雅文明除仅有的一点遗址外,人们至今仍不清楚。又比如四川的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两大遗址的发掘,有力地证明了古蜀国文明发展高度。如果没有三星堆、金沙遗址发掘出来的那么大量的文物,那些成堆的象牙、金饰,那些制作精良的青铜器,他们的制作工艺能够达到那个高水平,让所有的中外参观者很惊叹!如果没有这些实实在在的文物、古代遗址证明,你怎么证明古蜀国曾经存在如此发达的高度文明?

接下来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一五”时期,我国非遗保护事业是文化软实力发展最快而且最有成就感的部分。

“十一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就,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拯救了中国戏曲艺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普查资料显示,中国戏曲剧种多达360余种,中国作为全球三大古典戏剧艺术形态唯一幸存的大国,这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世界古典戏剧艺术有三类,一类是西方古希腊戏剧;一类是印度戏剧;一类是中国戏曲。前两者早已失传。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当年是怎样的演出形态,谁也不知道,古印度戏剧怎么演,谁也不知道。只有中国戏曲艺术从最早的南戏《张协状元》到昆曲,拿着剧本我们就能把它在舞台上搬演出来,这在全世界,我们是唯一保存着古代戏曲演出形态的国家。

但是,改革开放这30多年,一些人预言说,中国戏曲太老旧,从京剧、昆曲到地方戏,已经濒临灭亡。然而这些年通过非遗保护,昆曲首先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接下来有很多口口相传的民间戏曲、曲艺艺术,得到了积极的抢救,而且恢复生机,重放光彩。迄今为止,我们已有28个项目申报成功,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要知道,全世界列入名录的非遗项目总共才213项,而中国已经占了28项,还有6个项目列入了急需保护的名录,这些东西都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最有力的支撑。所以说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不仅有当代的文化产品、文化生产、艺术创作、公共文化服务,还有地下的,历史的,口口相传的文化遗产,这些都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十一五”以来,我们做了这么多工作,正是为了挖掘和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包括发掘中国历史文化软实力,让它们重新焕发生命,焕发生机,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上一条:编辑委员会 下一条: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关闭

中心动态

更多>>

新时代新思想

更多>>

您是第位访问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2号湖南大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 邮编:410082

座机:0731-88823372 传真:0731-88823372 E-mail:zgwhrsl@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 京ICP备12019430号-8

技术支持: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

文化软实力公众号

中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