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手稿资料图片
内容摘要:作为刘少奇一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1939年诞生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论修养》)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在其问世至今的70多年里,这一著作深刻影响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深刻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的探索,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论修养》的历史生成和版本演变
《论修养》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指导下,积极对自身建设展开了全面探索。经过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初期的曲折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明确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党建新路径。延安时期,党的队伍迅速扩大,思想建党的问题十分迫切,党的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环境和发展阶段。同时,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发展,特别是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理论命题,为刘少奇系统研究共产党员修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环境和理论主题。刘少奇对党员修养问题的思考,始于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初步总结于河南渑池,进一步发展于当时中央中原局的驻地河南确山县竹沟镇,最终成熟于1939年7月在延安马列学院的讲演。
《论修养》的文体形态经历过几次重大变化,主要有1939年版、1949年版、1962年版和1980年版4个版本。其间的文本变化主要有:第一,大量的文字性修改,文中所涉及人物的删节以及段落的增删,特别是根据新的条件、新的问题和新的认识对其中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大量改写和增写。第二,著作结构的变化,从最初的两个部分十个问题的篇章结构最终调整到1962年版中的九个部分直列的篇章结构,结构更加清晰,逻辑更加严密。第三,文中引文的重大变化,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理论著作的引证出现了重要变化,提升权威性。需要强调的是,《论修养》其实是一部并未最终完成的著作。现有著作的内容主要是刘少奇1939年7月8日在延安马列学院讲演的内容。7月12日讲演中关于党员组织修养的内容,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并没有成为《论修养》的正式文本内容,而是在后来另行成篇了。
《论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
《论修养》围绕着什么是党性修养、为什么进行党性修养以及如何进行党性修养这一核心命题进行论述,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中国化的进程,进而以此为基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发展。刘少奇科学界定了共产党员修养的内涵,把党员的修养理解为以党性观念的养成为旨归的党员内心复杂剧烈的思想斗争,并在党员修养的路径上强化了“四个正确认识”:正确认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确认识实践在修养中的作用、正确认识党性和党员个性的关系、正确认识党内斗争并经受住党内斗争的考验。
在刘少奇关于共产党员修养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中,包含着他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思考的独特内容,主要有:共产党员个体的理论修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与错误思想意识进行斗争的过程;要致力于用优秀传统文化诠释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事业。《论修养》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重要启示,即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与中国问题相统一;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科学解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用和真信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理论和实践、为人和处事、主观世界改造和客观世界改造相统一;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运用和理论创新统一起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提升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发展的经验,用新的观点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论修养》诞生后得到了广泛传播,并以其特有的思想穿透力和广泛的政治影响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呈现有机统一。其广泛传播也充分表明,必须科学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聚焦点并不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或理论研究本身,而在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理论自身的呈现、表达、传播与能满足人们需求的程度,它的目标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在此过程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为前提和条件——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科学性才能在根本上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多重主体共同推动的过程,党的领袖人物和广大党员群众都是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力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不仅在于让普通党员群众知道、了解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党的基本理论主张,而且在于培养普通党员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独立判断能力和理性认识,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深厚社会基础。
《论修养》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
作为一部“培养合格共产党员的优秀教科书”,《论修养》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深刻思考和科学回答,这一思考和回答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具有重要启发。《论修养》多次在重大历史关头参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伟大工程之中。在延安整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整党整风以及1962年“大跃进”失败后的执政党建设和改革开放后的整党整风中,这一著作都呈现了巨大的思想推动力和道德引领力。与刘少奇写作《论修养》时的环境相比,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环境更加复杂、任务也更加迫切。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以及外部环境考验,使当前阶段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任务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
立足《论修养》的基本思想内涵,在当前阶段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首先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不断把对理论的学习转化为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强大政治信仰;必须以党性修养为核心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道德建设,强化共产主义道德对党员干部组织纪律意识的思想引领;必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为主线加强、加紧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高度重视共产党人个体的道德反省意识,以人民的利益为尺度来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同时,要联系党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发展环境中的具体任务和斗争目标,继承和发展《论修养》所阐述的“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这是因为,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作为共产党员修养的重要内容,是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无产阶级思想意识修养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修养的基础和根据,也是共产党员其他修养形成的基础和根据。
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历史征程中,虽然所处的历史环境、时代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任务不断发生变化,不同条件下党对党员具体修养的要求不尽一样,但《论修养》所展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会过时,仍然是激励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不断前进的重要思想力量。(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研究”负责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原题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历史生成、版本演变和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翁淮南)